本项目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和祐医院东侧,地块三面环水,东侧为城市公园,西侧留有城市绿地,蓝绿资源丰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幼儿园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生态基底与灵感源泉。 和祐国际医院员工活动中心设计,围绕「健康赋能、多元共享、人文治愈」三大核心,采用现代简约的设计语言,通过功能性与美学的平衡,传递医院"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激发团队创造力与凝聚力。 顺德美的万怡酒店,本项目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居住空间,吸引高端人才汇聚,推动顺德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医疗人才提供一个健康、宜居的花园式居住环境。 睿住天元此次培训有效提升了设计团队对新规范的理解深度,为后续项目高标准落地奠定了技术基础。我司品控中心室内设计总工李晓霞开展《住宅项目规范与原规范差异点分析(装修篇)》专题培训课程,确保设计成果全面符合国家最新技术要求。 恭喜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睿住天元)中选佛北战新数智城项目10号厂房数智化净菜加工中心项目深化设计服务! 近日,佛山市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务局成功举办"无障碍设计、儿童友好、适老化改造"公益培训讲座,旨在通过专业培训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助力打造全龄友好城市。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睿住天元)作为本土设计行业代表,凭借在无障碍设计领域的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优势,受邀参与并作重要分享。 「REMAC TY 数字化设计实践」 ——打造元宇宙场景及虚拟空间设计,探讨元宇宙在实体空间虚拟呈现的可能性! 建筑设计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营造智慧未来。 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待建筑行业相关技术的提升,睿住天元在2018年开始布局BIM、智能化以及装配式设计,目前已达到行业技术前列水平,在低碳技术设计、建造、运维阶段均有理论及实例支撑。 |
睿住天元 • 设计力量 | 广东省第五届BIM应用大赛“杰出人才”/张晓聪![]() ![]() ![]() ![]() 张晓聪 Zhang Xiaocong 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院长/总经理 个人简介 致力于建筑规划设计领域,擅长建筑数字化、绿色化、工业化等智能建造以及各类设计要点。对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有着独特深厚的见解,曾负责多个大型综合医院及综合体项目,通过数字设计工具结合建筑方法论创造项目价值研判,搭建创新性设计法则体系。 同时担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过程工程咨询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重大工程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建筑工业化分会副会长、佛山市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BIM技术专家、广东省建筑信息模型(BIM)专家。 ![]() ![]() 由广东省BIM技术联盟、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广东省工程造价协会、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广东省建设技术与标准化协会联合举办的广东省第五届BIM应用大赛已经圆满结束,大赛共评选出20位BIM推广应用“杰出人才”。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睿住天元)总经理/院长张晓聪先生成功获选,并受邀广东省BIM技术联盟访谈。 20位BIM推广应用“杰出人才”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在工程项目数字化建设中高质量地实施BIM技术,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不但创造了个人成就,还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更为广东省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做出积极的贡献。 1 ![]() 企业数字化发展 Q 首先请您概括介绍一下,睿住天元在企业数字化建设和设计数字化业务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A 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睿住天元)的企业发展定位是打造设计科技综合服务商。经过30年积累与沉淀,睿住天元以精准的设计作品和技术产品顺应大环境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输出新产品、新价值,赋能建筑产业生态链数字化升级,创造出更多有温度、更适合人类生活的空间,获得了中国最具期待智慧价值建筑科技企业、WATIC世界建筑科技创新引领企业等多项荣誉。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广东省建筑信息模型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智能建造龙头骨干企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2017年起,睿住天元以数字化、智能化与装配式三个专项为切入点,成立睿住天元数字创新中心。采用产研相结合的方式,将设计数字化技术应用拓展到施工、运维等阶段,实现全过程应用,逐步建立基于BIM数字建造体系的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实现数字化设计总面积超6000万㎡,专利授权并转化科技成果68项。 2 ![]() 建筑行业发展 Q 您认为在建筑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设计领域如何逆势而上、开创新局面,破解目前的困局? A 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科技和建筑环境科技服务企业发展,为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源动力。 设计行业应在低碳建筑设计、楼宇数字化升级、自动化智能管理与用户体验及服务升级等方面发力。企业内部管理向数字化转型,开启混合型办公、远程办公等未来办公模式,流程自动化让管理更具时效性,大量针对性数据的引入提高了战略的精准性。 未来,建筑设计行业应更加积极投身于数字化转型快车道,以打造宜居、健康、可持续的建筑和城市为己任。 Q 对于广东省工程建设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现状,您认为该如何应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化、甚至国际化发展? A 我认为首先要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区域项目管理和协同合作;促进各地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一致性,减少跨区域合作中的技术障碍。 其次要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创新项目;提高对工程建设领域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搭建跨区域的工程建设创新平台,促进科研资源共享与合作。 最后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组织跨区域工程建设行业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鼓励人才赴海外学习和交流,吸引国际人才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等。 Q 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设计行业是否能够完全摆脱繁重的绘图作业?设计师可以更多的精力投入设计本身、回归设计本质? A 首先作为建筑师或者设计师,绘图并不是繁重的作业,而是职业本身的技术能力的展现,往往更耗费精力与时间的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各种价值研判及理念方向。 当下数字化、智能化甚至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建筑行业,是在匹配整个世界的发展前提下,通过科技工具结合现有方法论的形式,完成新的设计理念的进化。 我认为这些技术手段都是设计的辅助工具,用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决策能力及精准度,通过这些科技工具,是有利于促进空间营造法则迭代,产生更贴合使用者的价值研判,使建筑师或者设计师以更客观理性的科技手段剖析人类真实需求,从而构造全新建筑与环境关系,创造更有温度的空间。 ![]() 3 ![]() 个人体验和见解 Q 根据您的个人项目经验,请具体评价BIM或其他数字化技术对设计本身产生的深远影响? A 根据我多年的实践,数字化技术特别是BIM,对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设计质量、工程效率、可持续性到创新设计和数据驱动决策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促进了设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讲,设计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设计效果,快速消除设计冲突,提升设计质量和创意性。通过数字化协同,加快设计进程,减少信息传递和协调成本。设计团队采用BIM自动提取工程量和材料清单,更准确地控制成本和预算。 BIM可以进行能源分析,优化建筑能效,支持可持续设计和环保建筑;提供沉浸式设计体验,支持参数化设计,激发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帮助设计团队根据实际数据优化设计方案,便于设计方案的快速迭代和优化,使设计过程更灵活高效。 ![]() Q 结合您的职业经历,您认为现阶段工程建设设计从业人员应具体哪些方面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 A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拥有高质量的人才,整个社会对人才都有了更高的标准。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所说“未来15年里,三大智化——工作对象的智化、工作支撑的智化、工作环境的智化都是革命性的。谁能在这三个方面领头,谁就能在建筑、规划、园林、环境设计等所有方面领衔世界的最前沿。因此我们对于数智化人才的需求更迫切,我们非常希望吸纳具有“跨界+跨域”思维的人才加入。 Q 您对传统设计和数字化情景下的设计模式做出怎样的评判?数字化和传统可以做哪些融合发展? A 在设计数字化改革中,传统设计院如何尽快运用设计科技促进企业转型和开展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是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 2020年开始,我们联合多家标杆科技公司,逐步推进多个业态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城市更新、智能投排、孪生社区、智慧商业四大设计科技应用模型。我们搭建技术公司和业主方的沟通桥梁,精准翻译业主的需求点、输出技术公司的产品优势,从而找到最精准的团队,使用最合适的“设计+科技”手段,帮助业主实现项目价值,满足碳排放、智慧城市、未来社区的需求,以综合服务以取代单一的设计服务。 我们以设计科技综合服务企业作为定位,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设计科技赋能,联合建筑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企业,助力整个建筑产业绿色数字化转型。
文章分类:
热点资讯
|